核心提示
罗湖港人子弟学校是罗湖区政府为落实深圳市政协提案,解决在深圳置业的港、澳、台同胞子女的读书问题而创办的国有民办学校,自2001年8月创办至今已走过了五个年头。几经努力,罗湖港人子弟学校陆续被评为国家级“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学校、深圳市一级学校、深圳市安全文明学校、深圳市无吸烟学校、深圳市园林式花园式学校。作为新体制形式下的一所国有民办学校,该校坚持“民主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文化立校、特色励校”的发展策略,全面贯彻“优质教育服务创品牌,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力争把学校办成一所“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深港教育示范学校。
博采众长突显教育品牌
由于全校生源大部分是港人子女,学校的港式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学生早日了解香港,熟悉香港,学校一边全力布置港式环境,一边又特别重视港式文化的熏陶,罗湖港人子弟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学校顺应香港“两文三语”现状,强化双语教学特色。还专门为学生定制了港式学生校服,成为学校的活广告。学校还加强与香港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与香港慈云山天主教小学,商会小学,香港惠桥中英文中学等多间香港学校结为姐妹学校,充分利用学校香港网络资源,开展港式交通安全队训练活动,成了深圳市学校交通安全队的一道风景线。
两文三语特色独一无二
罗湖港人子弟学校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在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是内地教学优势所在;而香港孩子与同年级的内地儿童相比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要胜出一筹;香港用繁体字、粤语进行教学,而深圳及内地则以简体字、普通话教学为主;内地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香港教材则以种类多、趣味性强见长。内地注重对学生进行口头和文字上的德育教育,而香港则更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生动多样的育人形式。
鉴于以上情况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罗湖港人子弟学校在国内首创了“两文三语”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以中文和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常识课则用粤语进行师生间的交流。而“阅读理解”课则补充了繁体字的认、读、写的空白。如此优化的课程配置,为深港教学的接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学校在各年级均创设双语教学的学习环境,形成多种英语课程形式,注重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表达能力。使港人子弟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小班化”、“双语教学”为龙头的育人环境。
科研兴校集萃深港精华
“科研兴校”是罗湖港人子弟学校始终坚信的固校之本,经过反复的探索,他们成立了教育科研小组,积极开展课题实验和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沿着“强化科研,创办特色,提升质量,打造精品”的发展思路,从三方面着手,努力使“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变为现实。
精化课程设置。结合香港内地优秀教材,最大限度地达到深港两地课程的优化组合,并灵活地利用长短课(长课40分、短课30分)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全面实行“两文三语”特色教学。学校凭借港人的优势,重视校本课程建设,将英语教学深入到健康、美术、体育、思品等课程中,培养学生在学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用英语和粤语语言方式思考问题的习惯。
细化课改精神、以科研促进课改。以“两文三语”为根本,该校先后承担了省级课题《罗湖区多元化办学体制及管理体制的研究》、《中国入世与国学教育》,以及市规划课题《深港小学教学优化》的研究。目前该校又被中央教科所指定为“双语教学”实验基地。
后勤服务精心优质安全
学校本着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后勤工作实行制度、职责管理,井然有序。后勤人员人人定职定责,食堂管理措施处处落实,为了保证健康饮食,学校还对食堂进行“三严”审查——对食堂师傅严格定期体检,对餐具严格消毒,对购买食品渠道严格质量把关。在孩子们的心中,学校食堂的饭菜十分可口,就连服务的打饭的老师们都十分和蔼可亲。只有负责配餐的老师才知道为了保证孩子们营养均衡,他们每天都花费了很多心思。在市一级学校评估中,该校也因为后勤服务有爱心、有责任感,后勤、校车司机和生活老师能微笑、细心、能保证学生们的健康而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特别是住校学生,他们每天都生活在细致周到的环境之中,他们的健康与幸福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