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余市一中校长助理兼政教处主任,中学特级教师。1989年毕业于江西师大历史系,期间于1996年5月-1997年6月在南昌大学历史系进修研究生课程。现在是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省教育学会首届中小学学术带头人,新余市第一、第二届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新余市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2002、2006年连续两届被聘为江西省电教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学科组成员,2005年5月被聘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课题专家组成员。从2000年起,连续四年被学校评为“十佳师德标兵”或“十佳教书育人能手”。2003年被学校认定为首位“五星级教师”,2001年被评为“新余市技术创新工程”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新余市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新余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2006年4月,被新余市批准为2006年度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07年9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
从教十五年,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带过九届毕业班,当过十一年班主任。所带九届毕业班的历史高考成绩均超过当年省平均分10—15分以上,一直遥居全市前茅,其中91届、94届、95届、97届和2000届的所教学生还夺得了当年全市历史单科成绩的最高分。所带高中毕业班的上线人数在同年级文科平行班中一直处于前列。2001年,所带文科(2)班考取重点大学31人、本科以上52人,为新余一中历史上前所未有。2004年所带文科高三(18)班考取重点大学10人、本科以上22人,继续在全校应届文科班中排名第一。
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1998年,优质课《国共合作的实现》获全市高中历史优质课竞赛第一名;1999年,优质课《瓜分中国的狂潮》获全省高中历史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立的“导学导练教学法”和“结构式教学法”在全市影响很大。
教学研究方面:1995年论文《巧读与精练》、1997年论文《困境与对策》、1998年论文《拓宽知识,深化教材,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先后发表于《江西招生报》、《试教通讯》等省级以上刊物上;1999年论文《关于学生素质评估的构想》获省级一等奖,并被收入《中国基础教育论丛》一书。此外,还有二十余篇论文、教案、课件和优质课获得国家及省市有关奖励。
从1997年开始,担任校教研室副主任和历史教研组长的职务,并受聘为新余市中学历史中心学科组成员,积极推动新余市高中历史新课程方案的实验和学校的教研工作的开展。1997—2001年,参与承担并完成了“九五”国家级课题《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实验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2000年,本人负责申报的《高中生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对策研究》被立项为省级课题,由市教研室组织在全市六个学校中开展,现已完成结题并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2002年,代表学校申报的《“红色井冈”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课题被立项为国家级“十五”课题,目前也已进入结题阶段。本人撰写的《“红色井冈”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综述》在2003年获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2004年本人撰写的《“高中生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对策研究”课题实验报告》获省级一等奖。
因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2000—2003年,连续四年被学校评为“十佳师德标兵”或“十佳教书育人能手”,并先后被认定为“三星级教师”、“四星级教师”和“五星级教师”。2001年,被评为新余市经济技术创新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新余市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新余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现在是中国教育学会会员(1998)、江西省首届中小学学术带头人(2003),江西省骨干教师(2001),江西省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2003)、新余市首届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1999),新余市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1998)。
担任政教处主任工作期间,学校政教处在国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取得了不少成绩,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2004年我校获得了第九届江西省文明单位、第三届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渝水区防火安全先进单位、新余市“月亮湾杯”诚信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