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力中国著名教育品牌设计机构
包装设计的传承和超越
 
缔力教育品牌设计专家,教育品牌设计知名机构!

     包装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当今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为包装设计的重要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包装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说,包装设计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当我们悄然进入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在中国大地上萌生,面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腾飞的现状,需要更多,更有才华的包装设计师涌现,包装设计师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创造财富的历史使命。

     一 传承和超越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回顾工业化时代,机器设备和原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来源,随之所体现的设计观念也应与这一时代相符合。因为高效率的商业视觉运作,引发了公众对视觉信息的狂热需求。通过占领人们的视野,包装设计这一商业文化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在包装设计对公众视觉趣味的有效改造过程中,包装设计的从业人员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包装统计师的专业技能使他们在这场充斥着利润炒作的商业游戏中成为大众新宠。

    谁都知道视觉形象几乎能涵盖人们已知的一切,包装装潢艺术与包装技术的运用,对于商品的流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在商业文化的强势话语下,包装设计的从业人员必须设计出与时代合拍的作品才能让消费者接受,以适应和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从文化的观点来看,人、社会、自然构成一个世界的有机系统。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任何民族的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脱离不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滋生的民族精神。包装设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各个民族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民族精神的创造集合,世界性的设计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

    在当前,中国与世界文化增强交流的同时,大量的西方设计观念和作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一些短视的设计师会在当今中国设计界巨大的“西风”声浪中淹没,只是一味的推崇西方设计流派,设计大师。而对中国的设计风格,设计精品漠视。不能在吸收西方设计精髓的同时对中国优秀的、传统的设计作品进行研究,学习和发扬光大,这对我们培养具备有民族责任感及中国气质的当代包装设计师是有害无益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人文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由于与现代科学在世界观方面所显示的征兆有某种相似,因而日益引起了现代西方科学家和哲学家以及艺术家的兴趣,东、西两种倾向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结合。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扩展,为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与合流提出了更为现实的可能性。

    因此,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文化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对中国古代以及民间的艺术和设计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和创新,才能使中国的文化更好的借助包装这一媒介传播于世。文化的传承其生命力是创新,只有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式,与时代的观念相结合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包装设计,其核心是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传承和超越才是顺势而合之道。

    传承;需要对本民族的文化作深层的理解,(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所谓设计中民族性的体现,也并非简单地在招贴上画一二个京剧脸谱,把包装换成瓷器。在高层建筑上盖一个坡屋顶,把故宫太和殿建筑样式直接做成华丽的裙裤,这些对民族式样的图解和直接引用,未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理解太过肤浅。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其形式之实把握其精神之真,“传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传承是本原,超越是其走向。“超越”就是在设计中对本土化肯定的同时,还要不囿于传统的樊篱,多借鉴国外一些精妙设计的内涵,多留心国际审美时尚,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形式上升华,形成同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二 “风格化”与创新的关系

    许多视觉艺术的从业人员都发现,在视觉信息泛滥的时代,“风格化”的作品能很好的为公众识别记忆,这就符合了商业视觉运做中关于“有效识别”与广告效应的要求,像任何一件手续齐全的商品,它必须有表明出处的标识、商标,而作品的“风格化”就起着某种商标的作用,许多视觉艺术的从业人员强调的个人“风格”就是基于此原因的一种“视觉抢注”,从商业角度把握住了公众的视觉趣味与视觉习惯,这种急迫的“视觉叫卖”心理,发展出的“风格”往往是空泛的与浮躁的,这种作品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风格”成为一个话题,一种强烈的视觉信息,一个能被商业炒作与宣传的卖声,而后“风格”发展到一中极限,作者本身就要求现场说法,连“风格”也退场。这种“直销式”的视觉贩卖,终将导致视觉艺术的彻底商业化,而使其异质性与原创精神损失殆尽。

   “风格化”的历史由来已久,事实上,大多数成功的视觉艺术大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并非预设的目标,而是多年的视觉经验与文化浸润所形成的,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也是经过多年的各个时期并吸收前辈的成果和大量的艺术实践自然形成的,但开山立宗的大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风格”是一种已有元素的再发现与技法的拓展,进而有新的运用方式。如设计师靳埭强运用水墨语言在平面领域的突破。

    艺术家与设计师形成的个人“风格”本无可厚非,可一旦出于公众的猎奇心理,而大玩视觉噱头,所形成的“风格”只是一种视觉污染,特别是那些娱人耳目,对历史隐喻与文化象征肤浅借用的“风格”,更是一种把“文化”当作“背景”,是一种丧失了基本艺术良知的不负责行为。

    三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包装设计体系

    包装设计的时代特征与民族性并不矛盾,“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民族性”不等于“局限性”。

    纵观世界各国对于包装设计发展的历程是与各个国家文化、经济的背景相关连的。英国的包装设计,比较注重‘英国市民消费文化的伟统的传承,德国的包装设计受其严谨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富于理性设计的传统特征。法国的包装设计呈献着一种融设计与艺术精神于一体的特色。而日本包装设计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融汇了大量的日本传统视觉因素,又体现出时代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包装设计师。从日本包装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因同是在东方大文化范围内,有更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日本包装设计用三十余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路程。并形成独特的日本风格,就是因为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强烈的意识到弘扬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包装设计发展的道路。因而,日本的设计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蕴含深邃的东方文化精神。

    包装设计的观念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冲击人的设计观念,反之,设计的超前也会引领商品经济繁荣,如服装设计、汽车  造型设计甚至建筑设计等,都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包装设计师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设计灵感,确立设计思路,憧憬设计理想,而不是闭门造车,在斗室中苦思冥想。目前国内的设计现状来看,许多设计师只追求设计形式上的哗众取宠,不知所云,甚至众多的设计师为达到名利双收,热衷于参加各大赛事,拿某某奖项,而失去对生活的真挚理解,没有生活,便没有设计艺术,这一真理永远具有意义。

    注重生活、消化和吸收中外优秀文化的精髓,发展自生的竞争力以抵制西方国家的文化和经济侵略,这是我们当前设计师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种时代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迫使我们每一位设计师不得不思考面对传统的传承和外来文化的借鉴以及面对广阔空间的创新。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包装设计领域,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更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将促使中国人去创立,完善一个全新的民族设计体系。 原文发表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3,版权归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您的需求...
·进行理念文化重塑
·设计新校徽
·学校视觉形象设计
·学校室内环境设计
·学校室外环境设计
·校史馆设计
·学校礼品设计
·印刷品设计

服务客户群
·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
·中小学
·职业学校(中职高职)
·大学及学院
·实验室、研究院
·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媒介

知识分享
·专家观点
·教育动态
·文化建设
·品牌设计

 


了解缔力
·缔力介绍
·缔力新闻
·缔力理念
·缔力团队
·缔力优势
·缔力语录
·品牌故事

联系我们
·提交您的需求
·缔力地址
·联系地图
·缔力微博

常用链接
·教育部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设计联盟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
“缔力®”、“Dearteam®”为缔力策划设计机构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之商标。
 
聚众之力 缔造典范
 
了解学校文化知识:沈曙虹专栏| 刘海滨专栏 | 张东娇专栏 | 招贤纳士 |       管理登陆
扫描二维码,加入缔力微信公众账号
版权所有DEARTEAM ©2004-2022 北京缔力学校文化设计 北京校建规划设计研究院
18年学校文化策划设计经验,服务客户超300家,服务项目超1000个,缔力值得信赖!项目咨询直线:13301201118
京ICP备15002072号  京公网安备110301000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