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改变甚至消灭学生的个性,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个性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是蒲忠明老师从教22年教育教学的座右铭,也是他教学实践坚持的原则,他来艺校前是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导主任,市级骨干教师,长期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县赛课获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报刊区发表。他辞职来到乐山艺术实验学校,用他的话说是因为:“我喜欢挑战。”
让孩子每天有小进步
蒲老师是艺校小学部的语文教师、教导主任。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家长满意与否,学生快乐、健康与否。家长会上,他对家长说:“在艺校,我不敢保证你的孩子都成第一(因为那是神话,是不可能的),但我敢保证,你的孩子每天都有小小的进步,正是这小进步,为他将来成大才奠定基础!”为了这样的承诺,蒲老师和老师们一起定计划、找方法、寻措施,层层落实,个个辅导。家访,与家长交流;谈心,与学生沟通。
蒲老师说:“老师在心里要以校为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学校、学生、教师、领导要组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新家庭,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尊重学生个性
蒲老师认为:“孩子在学校,成绩可以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有他的个性,而这个个性必须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更鲜明,更健康”。
开学之初,蒲老师班上来了几个特殊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的父亲是政府要员,母亲是市内一所名校的教师,却把孩子送到蒲老师班上,她动情而诚恳地说:“蒲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拉,就拜托给您啦!”蒲老师被家长的信任感动,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家长的信任。”他通过家长的亲戚、同事,了解到孩子很聪明,但身体差,非常有优越感,加之父母娇惯,导致孩子养成了经常不做作业,随意缺课,上课常搞小动作,爱吃零食,吃饭挑食等坏习惯。开学一周了,蒲老师没有正面和孩子交谈,而是细心观察他。第二周检查周记时蒲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不仅字写得好,而且语句流畅,有写作功底。蒲老师眼睛一亮:“对,就从这里下手。”第二天,蒲老师让这个孩子在班上朗读了他的周记,发现他朗读得非常流利,非常动情。蒲老师当场表扬他,并请他谈了自己写作方面的经验,聘他为本班的小记者。这样,孩子的自尊树立起来了,在家长和其他教师配合下,在蒲老师的耐心帮助下,这个孩子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像这样的例子,在蒲老师的教育生涯中,枚不胜举。“尊重学生个性,找准突破口,因材施教”是蒲老师教育学生的一大特色,家长们都说:“蒲老师教育孩子,很有一套,他往往出奇招,见奇效,我们的孩子交给他,很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