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门锁的不足,“这种锁有个不大的把手,必须握住把手并朝正确的方向扭转才能开门,这样的门锁在紧急情况下不容易打开;最合适的门锁是在室内一挤压就能打开的那种,这样的门锁在美国学校很常见,而国内市场上极少见。”
“不能把学校建筑简单理解为一种装载师生的大容器。”吴奋奋认为,学校建筑除了为教学设施、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三维空间外,还应提供三维空间以外的东西,如氛围。
吴奋奋的理想是为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者、为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者、为高新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者设计学校并打造理想的学习空间和技术环境。“这样的学校,是蕴含教育理念的,至于安全,那是前提,不安全的校园设计连合格都谈不上。”
【亲历者故事】
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做建筑学和教育学的翻译
“我是建筑学和教育学之间的学科翻译。”上海中同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吴奋奋对自己的身份这样表达。在从事教育研究十多年后,吴奋奋到同济大学学习建筑设计,并从此开始专门从事学校建筑设计研究,现在,他担任设计顾问建起的学校已经有30多所。
吴奋奋曾收集了美、英、法、德等20多个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建筑案例数千个,其中,美国的第二代教室即标准教室对他影响最大。
吴奋奋介绍说,美国新建学校每间标准教室面积大多为10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容纳24个人左右,小组式的学生座位只占教室一半的面积。教室空间的宽松保证了平面功能分区:教室里一般都有阅览区,放适量可供阅读的书籍,而且有一组沙发或者一块地毯,学生们可以很舒服地坐在上面看书、学习。每间教室还布置了一个配备几台电脑的上网区或电子学习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检索、查阅各种资料和信息。黑板和主墙已经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的屏幕和至少三面的展示墙。在美国的标准教室里,没有高出教室地面的讲台,没有高于学生课桌的讲桌,教师讲课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学生常常在小组讨论中起到“讲师”的作用。常常能见到:教师讲解告一段落,学生便分开活动,有的坐到地毯上看书,有的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在操作台鼓捣。中国的学生主要通过听教师讲授获取知识,美国的学生还通过阅读、浏览、讨论、讲解以及动手操作来全方位地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这种不同,与普通教室和标准教室的不同,直接关联。
从吴奋奋的设计中不难发现美国标准教室的影响痕迹。吴奋奋参与设计的杭州市胜利小学的教室是这样的:正前方的墙上不仅设计有一块普通的黑板,还有一块并列的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这种设计在促使教师们更好运用多媒体上发挥了作用,校长张浩强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每位教师都已经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其中1/3的教师使用白板(多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