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智库 │学校文化专家 │招聘计划
> 缔力新闻
> 缔力观点
 
 

 
缔力观点 | VIEW
>> 学校文化设计行业的产生原来是因为ta
  学校文化设计这个行业是怎么产生的呢?究竟是什么力量驱动的呢?临近首届全国学校文化设计行业创新发展论坛,我似乎越发想弄明白,希望能够理出一二三来。
>> 校服设计,柔性的引领着湖畔大学的文化精神
  关于湖畔大学校服的意义和作用,学校文化建设实践者、敬文堂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缔力设计顾问刘海滨说:“规范统一、个性鲜明的校服,首先,可以提高学生和老师对湖畔大学的亲切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其次,便于管理与教育,学校为学生制定统一的着装,利于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利于学生遵守纪律和教学秩序。其次,便于管理与教育,
>> 也看古稀老校长忆校训
  校训是学校历史传统的积淀和凝聚,更是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提炼和总结,是学校文化的写照。对于校训的凝练,当如福州八中老校长郭福濂的认真用心才是。
>> 值得学习的国学管理智慧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称为百经之首。《易经》经由伏羲画卦开始,至商、周经文王、周公著述,孔子发扬后,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系统。 “易”就是日月,日月为易,易有三易:不易、简易、变易。不易:天地万事万物及人事,虽然随时随
>> 还记得你的校训吗?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好的校训应该能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能体现学校办学传统和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也易于理解记忆。观国内很多学校的校训,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同质性,“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勤奋、仁爱、严谨、勤俭、开拓、奋进……”大多包含这类词语,却一点看不出创新和特色
>> 海嘉双语学校参观记
  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
>> 中西方校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的差异
  校训是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最能反映学校特色和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差异,中西方学校的校训各有特色,中西方教育价值的取向也体现在校训中。
>> 从第一夫人获赠礼物谈校训
  3月21日,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体奥巴马夫人米歇尔一起来到北师大二附中参观。期间,彭丽媛教米歇尔写毛笔字,米歇尔还参观了机器人课并打了乒乓球等。在北师大二附中参观结束时,学生们向彭丽媛和米歇尔赠送印有校训的折扇。最引起笔者注意的就是这个礼物。
>> 校徽设计由谁来完成更好?
  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学校的校徽设计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校徽由学校的师生、美术老师或家长设计;第二种,学校完全依托外部的设计公司或广告制作公司设计;第三种,由学校和设计公司共同设计。究竟哪种形式更好呢?基于十几年的视觉设计经验及学校文化的研究,笔者当然认为第三种更可取。
>> 一个设计师眼中的学校文化——对话刘海滨
  2004年8月,刘海滨成立了缔力工作室,及至现在,缔力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学校文化咨询、策划机构,教育品牌设计机构。自成立以来,刘海滨带领他的团队致力于学校文化的研究、策划与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品牌的塑造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刘海滨说道:“我们要做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派,学校文化管理的智囊团,学校品牌发展的咨询顾问。推动学校文化发展,创建教育知名品牌是我们的使命。”
当前页2/5 共有 48条记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 尾页|转到第

 


您的需求...
·进行理念文化重塑
·设计新校徽
·学校视觉形象设计
·学校室内环境设计
·学校室外环境设计
·校史馆设计
·学校礼品设计
·印刷品设计

服务客户群
·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
·中小学
·职业学校(中职高职)
·大学及学院
·实验室、研究院
·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媒介

知识分享
·专家观点
·教育动态
·文化建设
·品牌设计

 


了解缔力
·缔力介绍
·缔力新闻
·缔力理念
·缔力团队
·缔力优势
·缔力语录
·品牌故事

联系我们
·提交您的需求
·缔力地址
·联系地图
·缔力微博

常用链接
·教育部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设计联盟
·北京敬文教育研究院
“缔力®”、“Dearteam®”为缔力策划设计机构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之商标。
 
聚众之力 缔造典范
 
了解学校文化知识:沈曙虹专栏| 刘海滨专栏 | 张东娇专栏 | 招贤纳士 |       管理登陆
扫描二维码,加入缔力微信公众账号
版权所有DEARTEAM ©2004-2022 北京缔力学校文化设计 北京校建规划设计研究院
18年学校文化策划设计经验,服务客户超300家,服务项目超1000个,缔力值得信赖!项目咨询直线:13301201118
京ICP备15002072号  京公网安备110301000300号